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什麽

2024-05-16

1. 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什麽

私人银行要想与国家竞争,主要依靠什么?专家一针见血

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什麽

2. 银行竞争力包括什么

衡量竞争力的四个方面
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其分析框架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银行现实竞争能力。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代表着该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是一个时间剖面的显示性指标集,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
银行潜在竞争力。它代表了一个时间点内银行内部因素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它主要是基于对现实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构成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制度性影响因素,如银行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能力、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等,以测度竞争力的后续能力。
银行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体系环境等,以衡量外部环境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状况。
银行的竞争态势和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它代表了上述显示性、隐性指标集中的相关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归纳汇总,分析银行竞争力的基本竞争态势。
衡量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由下级层按权重合成:
首先是比例指标层次,比如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比例、盈利指标比例等。
其次是单要素指标层次,包括流动性、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业务创新能力,金融监管有效性、宏观经济稳健性、经济增长速度、信用制度和信用风险共10个方面。
第三个层次是银行竞争力的整体性指标。这一层次是银行竞争力测试指标的最上层,是所有与银行竞争力有关的比例指标的综合,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状况。
衡量竞争力的遵循原则
不同评级机构对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所遵守的原则不同,所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构建衡量银行竞争力模型时,始终坚持如下三个原则:
动态、连续性原则。竞争力既有一定时点上的衡量,同时竞争力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在对银行竞争力分析时就不能仅就某个时点的情况进行判定,应当克服仅采用时点数据信息进行判断的弱点,把被考察银行竞争力作为连续发展过程,历史地、联系地分析、判定竞争力的大小。
控制风险与提高竞争力相协调原则。提高银行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是银行经营的一个基本主题。但银行业作为一种负债经营和高风险行业,盲目竞争、过分强调收益可能会忽视风险,造成资产质量下降,最终导致竞争力下降。过度强调风险控制必然以牺牲资产收益性为代价,从长期来看,这种经营战略必然招致被市场挤出的风险,最终也导致竞争力的下降。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关联,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定量指标主要强调分析性,对综合性、关联性反映不足。如果仅仅采用定量性指标,对银行的竞争力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全面,有时还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在使用定量分析的同时,利用定性指标作为补充。做到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客观、全面评价的目的。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3. 最近银行接连爆出了“银行暴利”,银行的单方垄断,试问还会剥削老百姓到什么时候?如何反击?

  楼上的哥们,很激动,银行暴利问题现在很火。
  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差收入超过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80%,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为71.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90%以上。也就是说,银行的营业收入当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来自于存贷款利差。由于这个利差是由国家规定的,国家给银行较高的利差,银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目前银行存款一年定期利率为3.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也就是在银行存钱储户实际上是亏本的。而一年至三年贷款利率为6.65%,五年以后的贷款利率更是高达7.05%。
  对于储户,银行让对方承受实际存款利息亏损;对于贷款客户,银行享受了较高的收益。“储户除非不选择存款而转向投资,并没有其他选择。因为,我国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执行相同的存款基准利率。对于贷款客户也是一样,如果他不通过银行贷款,其他途径融资的难度更大利率更高。”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银行业利润激增源于垄断,其金融意义上的技术含量甚为微弱。一名消费者更是对此痛批,中国银行业所谓的转型背后,是对消费者“强取豪夺”技术含量的与日俱增。

  “银行暴利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垄断地位。”刘俊海说。正是由于金融改革还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的程度,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地位不平等,而由此造成的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使得一方面银行拥有绝对的定价权,另一方面消费者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针对银行垄断的批评,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曾经反驳称,中国银行业不存在垄断现象。他认为,“银行业除了四大银行以外,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有一大批外资银行。你可以选择任何一家银行,一点问题都没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则将中国银行业的垄断称之为“相对性垄断”。“首先,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银行业不是说谁想开就能开的,牌照并没有放开,准入门槛非常高;其次,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而且几大国有银行在调整银行收费价格的时候,相互之间一沟通,消费者只能是被绑架,只能接受被动服务,因为这几大国有银行占有的市场范围太大了。”

  “这里的银行至少有上千家。”身处美国的刘俊海建议,应该适时地依法对银行业进行反垄断审查了。“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反垄断法,监管部门如发改委、银监会等,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依据反垄断法对一些银行及其商业行为进行审查。”
  利率要提高到多少才合理呢?我们的存款利率应该高于通货膨胀率,至少不低于通货膨胀率。高了,老百姓的存款才能保值,否则都是贬值。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存款收入。
  其次,国家应当加强对银行业的税收监管、提高银行业的税率,对银行业的暴利进行征税。因为银行业的利润百分之八九十,不是由于它的经营,不是由于它的劳动,也不是由于创新带来的,是国家定的利差带来的。所以在银行业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也要增加税赋。
  第三,要加强对银行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中高层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的监管,防止利用暗的收入进行逃税。
  第四,要对国有银行为主,包括其他的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特别是管理费的支出进行监控,尤其是消费和公关支出的控制。
  第五,银行要加强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的服务。这样可以减少小微企业到民间借贷的风险,而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又是支持实体经济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六,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目前中国存款利率是计划定价、法定定价,贷款是半市场化定价,对大企业,基本上是按照基准利率办,对中型企业往往就开始往上浮动,对于部分能够贷到款的小企业,有些上浮到基准利率的好几倍。这个问题不解决,银行业暴利的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第七,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小型金融机构与大型银行形成竞争,不仅仅是贷款利率的竞争,还有存款利率的竞争,那么可以促使我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存款利率,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最近银行接连爆出了“银行暴利”,银行的单方垄断,试问还会剥削老百姓到什么时候?如何反击?

4. 银行竞争力包括什么

衡量竞争力的四个方面
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其分析框架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银行现实竞争能力。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代表着该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是一个时间剖面的显示性指标集,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
银行潜在竞争力。它代表了一个时间点内银行内部因素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它主要是基于对现实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构成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制度性影响因素,如银行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能力、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等,以测度竞争力的后续能力。
银行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体系环境等,以衡量外部环境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状况。
银行的竞争态势和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它代表了上述显示性、隐性指标集中的相关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归纳汇总,分析银行竞争力的基本竞争态势。
衡量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由下级层按权重合成:
首先是比例指标层次,比如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比例、盈利指标比例等。
其次是单要素指标层次,包括流动性、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业务创新能力,金融监管有效性、宏观经济稳健性、经济增长速度、信用制度和信用风险共10个方面。
第三个层次是银行竞争力的整体性指标。这一层次是银行竞争力测试指标的最上层,是所有与银行竞争力有关的比例指标的综合,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状况。
衡量竞争力的遵循原则
不同评级机构对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所遵守的原则不同,所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构建衡量银行竞争力模型时,始终坚持如下三个原则:
动态、连续性原则。竞争力既有一定时点上的衡量,同时竞争力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在对银行竞争力分析时就不能仅就某个时点的情况进行判定,应当克服仅采用时点数据信息进行判断的弱点,把被考察银行竞争力作为连续发展过程,历史地、联系地分析、判定竞争力的大小。
控制风险与提高竞争力相协调原则。提高银行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是银行经营的一个基本主题。但银行业作为一种负债经营和高风险行业,盲目竞争、过分强调收益可能会忽视风险,造成资产质量下降,最终导致竞争力下降。过度强调风险控制必然以牺牲资产收益性为代价,从长期来看,这种经营战略必然招致被市场挤出的风险,最终也导致竞争力的下降。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关联,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定量指标主要强调分析性,对综合性、关联性反映不足。如果仅仅采用定量性指标,对银行的竞争力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全面,有时还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在使用定量分析的同时,利用定性指标作为补充。做到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客观、全面评价的目的。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5. 地方性银行如何与全国性银行竞争?

地方银行的优势很明显,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劣势同样明显,看不见的手也不那么安分。就竞争而言,战略在于集中优势资源,逐一突破。地方银行在资源上有限,与四大行无法竞争,但可以将资源集中到一项业务中,可超过四大行,超过一项再换一项,就这样逐个超越。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格局中,混业经营并没有完全放开,银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整个银行业的体系中,国有银行不论是资产总量还是市场占有量均占有绝对比重。若是对整体的银行业进行制度改革,无疑会引起相关大银行的抵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国有银行的垄断性造成了其距离性特征,故而在银行体系中产生了一部分的资源空隙,给了中小银行发展的空间。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没有全部占有这部分剩余空间,而城商行的产生,既增加了我国银行业的种类,又使得整体金融活动更具有活力和创新性。

地方性银行如何与全国性银行竞争?

6. 国有银行比城市银行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又有哪些?

一、 国营银行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国营银行的优点:创新。记得中国农业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张军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由于在机构、网络、客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国有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国营银行在创新方面与其他的银行相比具有很好的天然优势。事实表明,和其他的外资银行相比,金融创新是一大重点,创新的能力不足一直都困惑着中资银行,想到了很多办法去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来说,金融的创新是所有国有银行以及全国内银行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解决了行的创新,就解决了银行的发展问题,国营银行因为有创新的优势,所以发展的比较迅速。 专家张军洲在刊物上表明,无论是在银行经济的稳定发展方面,还是银行业自身都是不能离开金融创新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的,但创新也是有很多要求的,首先创新必须是全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工具以及产品的创新,它包括架构、人才、金融管理、监管、游戏规则等多个方面,单一的创新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只有结合起来共同创新银行的发展才可能持久,才能长效。从现在的形式上来看,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改革逐步完善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比如说在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风险防范机制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从这些方面上来讲,表明我国银行也的发展是有利的,虽然是向好的方向上发展,但是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任重而道远,所以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在服务和经营水平方面得到提升。  国营银行的劣势 首先,国营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国营的经营手段比较繁琐,决策链比较长。 当市场进行变化时,国营银行不能迅速的作出反应,这必然会给银行带来不良的影响。其次,国营银行的分支结构比较多导致不好控制,另一方面,分值结构多必然导致成本的升高,需要的投资也就多,每年都需要国家的扶持。

7. 政策性银行能否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其危害有哪些?

政策性银行不能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因为这是不公平竞争。
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来自财政部或者金融市场发债,融资成本较商业银行为低。
政策性银行有政策优势,能从事商业银行不被许可的业务。
所以政策性银行所具备的优势导致政策性银行不宜和商业银行竞争。
其危害在于会损害商业银行体系,扭曲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能力。

政策性银行能否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其危害有哪些?

8. 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最终表现为业务的竞争,而业务的竞争又以产品为依托,产品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形式化、外在化的表现。一家银行如果开发了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质量更优、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曾形象地比喻过:如果企业是一棵树,那么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树根,核心产品是树干,而最终产品是树叶和花。但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现代金融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更多地应用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使银行业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产品、技术开始,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独到的金融产品,占领市场至高点。

  良好的服务是赢得客户持久信任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银行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商业银行对服务的认识,并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的改革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大的改进。

  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务向多样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客户面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银行帮助审慎鉴别,以挑选适合需求、符合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而不能把产品一推了事;针对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保障。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以及“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能内聚人心,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外树形象,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好感,培养出客户的忠诚度。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由人来实现,人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因素,并影响和作用于整个竞争力。所以,商业银行要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发展和提拔使用放在第一位。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只有那些风险管理水平高、有能力承担高风险的商业银行,才能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这正是现代商业银行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可喜的是,我国绝大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已日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项新兴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正在建立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覆盖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实行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推行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及构建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中小商业银行也要根据这一要求,尽快提高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不断创新的能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严重,同一层面的金融技术也大同小异。在此情况下,谁的创新能力更强,谁的创新表现更优,谁就能获得有别于人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可以是管理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也可以是业务流程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甚至是营业室内摆设的创新。

  当然,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远不止上述几点,它是一个综合体系,不可能只有一个因素起作用。但是,在各商业银行竞争条件和环境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突出其中一项并着力培育,即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差异性和现实性。这种特性越鲜明,越是其他银行所不能复制、模仿,就越有竞争优势(310368),越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而赢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