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2024-05-19

1. 读《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在朋友推荐和分享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陈行甲身边的支持者,我最感慨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支持着让你走了自己想走的路这种爱让人泪目,一度让我想起了三毛支持自己的爱人荷西去潜水,三毛明明知道荷西做这件事荷西有可能会死掉,可她爱他愿意支持他做这样的事并承受可能的悲痛的打击,让人动容,一个人要有多么大的心脏才敢于这样支持、选择,我出生于一个小山村,我出生的环境从未让我感受到被至亲之人这样义无反顾的不抛弃不放弃过,在最糟糕境地仍然爱着你,只因为你是你,不因为你是谁,我成长的最初最大的感受是有人爱你都是有条件的,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好,因为你听话,因为你将来有用,他们才会给与你温暖与爱,才会给你笑脸和善意,这一点在我取得好成绩与糟糕成绩时感受很明显,在我与我弟之间感觉也很明显,因为我弟和我在成绩上是反着来的,我弟因为这些遭遇过的否定、打击、嘲笑、批判等真的好多,那个时候我一方面心疼我弟弟,一方面也害怕自己不努力学习会处于那些状况之中,我清晰的记得我某爸(也就是我爸爸的兄弟)对我弟开玩笑说:“以后你出来你在家放牛、老高挖深(大意我觉得是种地),你姐以后坐办公室,把你姐好好为着(赶紧搞好关系),以后好给她打扫办公室、开车啥的。”我当时心理就觉得他们好恶毒,怎么会如此扼杀一个少年的未来,如果我成绩不好我是不是也会经历我弟经历过的这些瞬间,我从心底里对他们这样的行为是厌恶的,没错,是厌恶的,另外一个方面,他们这番话会影响我和我弟之间的关系,会造成我弟更深的自卑,但是这种情形不仅仅是亲人,乃至父亲、我的外婆外爷、叔叔伯伯,都曾这么认为,以一个人的成绩武断评判一个人的未来,对一个好学生犯的错总是要宽容些,但对一个成绩不好的人来说会经历很多的恶意和嘲笑,这一点在学校时,在老师身上也会将这种区别对待体现的很充分,这在初中感慨很深,虽然我可能是受益者,但是我并不看好和认可这些东西,这一点大概是从我弟弟身上获得的观点,因为我真的好讨厌对我弟施暴的“施暴者”,他幼小的心灵如何承载这些心灵的“毒打“和恶意,我一直鼓励我弟弟,一直想以我的方式给他尽可能多的善意,无论你是什么样子,你都值得被爱,没有那么多的附加条件,可是有时候自己也做得不那么好,我也常常愧疚,在这个家里面,只有母亲是真的爱着他的儿子和女儿,我妈妈是永远不会舍弃我们的人,是真正的爱着我们的人,每当我妈表现出这些爱意的时候,都会被父亲冷冷加斥责的说:”你就惯着他们吧,迟早要被你惯坏,你这是害他们,你管求她的“,那个时候我都会内心感慨:”我父亲怎么了,为什么他如此冷漠,你想我们成才我理解,可你为什么要拒绝来爱我们,过去到现在我因为我弟、我爸的事情,我会忍不住对她恶言相向、大加讨伐,之后,我都会后悔不已,我母亲是个弱者,还是在这这些事情里面受伤不比我少的人,我沉浸在我的感受里,忽略了她被多少东西捆绑、被多少难以逾越的现实压迫,我可以对任何一个亲人不好,唯独不能这么残忍这么对待我的母亲,我母亲的一生太苦涩了,我就算目前没有能力加糖,我想我不能加更多苦味给她,可是有时候呢,我也不能过多联系她,因为通过她我又会将整个家连接起来,而这连接让我内心疲惫,母亲无处诉说,想向我倾倒一些情绪也好,感受也好,我既心疼又觉得无力接招,这一刻,是我真正特别想有钱的时刻,我想用我的力量去尽可能解决这一切问题而不是当个逃兵,而这一切想要帮助的起点只是因为我的母亲,我想要帮助我的母亲。所以此刻,我想说我妈一直爱我,只是我很多年我对她的很多软弱、退让、没有底线等的好些方面深感鄙视,母亲不是个完美的人,她在以她笨拙的方式爱我,方式也许不是我想要的、接受的,但母亲保留了我心里的善良,而这也许就够了,从她爱我的角度,我可以原谅她很多事情,是真的可以释怀。有人说,生活中有些事情就像白纸上的一个黑点,靠的越近,放大的就越大,我想我可以站在几百米开外,也许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我做了个实验,十多米开外我就看不到白纸上的黑点了,那放大自己的格局,黑点等同于无了。也许我父亲的黑点比我大,他站的比我更近,还没那么幸运意识到自己的黑点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多么可怕的影响,然后在自己的黑点里始终没有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幸运的。为啥?我意识到了,并且我开始寻求解决的方案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有些事我想试着去解放自己,对自己仁慈一些,毕竟我生活的意义是如何走好这珍贵的短暂一生。
  
  
      书中还有好几处处是哭了,有好几处是笑了,有好几处是惊了。哭,一处是妻子产后患上便秘,他用手指帮助霞抠干结的大便,以及这些过程中能体会到一个男人对妻子的心疼,一处是霞义无反顾的辞掉广州的工作来到一个小镇跟他结婚。笑,一处是说他被提拔为县里最年轻的一把手,他内心的小纠结:县委书记关切问他在不在,他想是书记担心他这个小迷糊该走该留在那一刻在纠结。惊了,一处是他做的那个”传薪计划“项目,找出疫情牺牲的人的后代,并给予物质和心理双重关怀到22岁,我直到那刻我才真正明白”为众人报薪者,不可使其英明消逝于风雪;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后辈困顿于荆棘“这句话的深意,也重新认识了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确实这些人不该被忘记,不能让他们的妻儿家人在他们过世之后处在生活的困顿里,为人提供物质帮助是容易的,可还贴心给予精神关怀就太好了,那些牺牲的人不会在天堂无法闭目。而且这种精神也该被传承,是一面旗帜被竖起来。还有一处是那个大学生小乐自杀的事让我很伤心,他怎么就会渡不过去呢,也许我们的人生有着相似的背景色,才会让我产生那么悲痛的情绪,我读着状况好转我以为他好了呢,正当我欢喜的时候却读着他死去了,后来读着陈行甲发起的”知更鸟“项目让我很激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特别让我热血沸腾,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一点作用该多好,我觉得这好些青年太需要心理疏导了,尤其我们那些像我们那些年成长起来的孩子。还有一处是他说很多家庭因为大病致贫,这个比例将近一半,因为生场大病就返贫的问题,去发起这个社会问题的研究项目,我也是深有感触,我家2009年父亲做脑血管瘤手术花去积蓄不说还负债累累,我们是没有什么多大比例医疗报销比例的,就算有,现有医保是有上限20万还是怎么说,且有些药物、医疗器械的使用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小思考。
  
       如果说陈行甲的峡江转弯处是高压反腐到抑郁的人生阶段,那我的人生峡江转弯处绝对是我开始心痛的割裂我与家人的连接开始,也许从高中开始我就是个孤独的孩子,那2020年肯定是我尝试真正的离开的开始,这个过程是不好受的,它意味着勇敢放下沉重的枷锁,更意味着放下破败不堪的亲情,貌似在做一个忍着疼痛割掉身上某一块腐肉的战士。那个时候尽量每周末去参加某市的某培训课程绝对是一处心灵的停泊处,它更像是一个充电处,给了我补给,与其说学到什么不如说更多的是情感价值,让我在短暂的休憩之后回到自己的生活勇敢点。后来,一个一个人出现,在很多个时刻总会是一个个温暖的慰藉,因为这些一点一滴的汇聚让我更有力量和更相信。有人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让我也想起了情绪ABC理论,生活中饭菜馊了我们都会坚决不吃,那我的思想做个调整,我想那些消极、愤怒、怨恨等想法我可以适量丢弃,将平和、幸福、理智、富有建设性的、想拥有财富的心等想法注入我的心间,让他们成为我的最虔诚的信仰,去放手追逐自己渴望的人生。还有阅读也让我真的得到了一丢丢给养,记得罗翔曾说: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不断地丰富你的心,让你抵制外界的浮华,外界的虚荣、你不做非功利性的阅读,你永远无法培养你内心的这种智慧,我们要读文学作品,我们要读历史作品,我们要读哲学作品,我们要不断的阅读,穷尽我们知识的想象力让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如此多伟大的灵魂,我们要与他们去兑换,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么多伟大的灵魂,他们的一生也并不是平平顺顺,他们会遭遇挫折,他们会遭遇苦难,如果他们会遭遇苦难,那为什么你就不能够与你的苦难和解呢?你就为什么不能把苦难当做你人生的剧本,当做你必须演好的一个剧本。他还说读书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智慧,这个世界不缺聪明的人,这个世界缺的是有智慧的人,就像无问西东所说的,我们不需要完美,我们需要的是否能够从心底发出的勇敢、正直、真心和勇气?这个世界许许多多人都很聪明,但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我们需要去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还说我们的阅读不要只读我们自己喜欢阅读的,我们要读挑战我们的书籍,如果一本书不能够挑战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如果一本书不能够挑战我们,我们如何去走出自己的狭隘自己的偏见,如卡夫卡说:”一本书就像一把利斧劈开我们冰封的内心,你准备好了吗?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用他的利斧劈开你那冰冷、傲慢、自恋与自怜的内心。“功利性阅读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成功,但是在我们失败时、遭遇挫折时,功利性的那套标准只会让我们一蹶不振,觉得是个loser,而只有非功利性阅读才会让我们抵制功利性的阅读下功利主义对我们的席卷,我们才会学习到如何在低谷有勇气站起来。我想阅读于我而言是这样吧,也许曾经我说不出为什么要阅读,我想现在我知道了,为了获取生活的智慧,为了不像自己的亲人,为了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勇敢的生活,为了不断寻找自己的救赎之路,为了让自己卸下沉重,开启全新的人生。

读《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2. 在峡江的转弯处遇见另一种人生——读陈行甲新作《人生笔记》有感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从童年岁月写起,写母亲,写爱人;写了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了作者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作者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从本书中,作者用鲜活的故事和大量的细节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与成长,以及如何在世事变幻中守住内心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提到“在峡江的转弯处”,就不能不提巴东这个地方,这是这位曾经的“网红书记”诞生的沃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我们印象中不同的基层领导干部的模样,为巴东旅游推广录制MV、亲自上阵,持“秘境巴中”的旗子直播从三千米高空跳伞宣传巴东的奇山异水,他的敢想敢做让我们刮目相看。而他在任期届满后辞去公职,转身投入公益事业,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人生,有千万条路,有无数的选择,而每一种选择,都是对于人生态度的诠释。人生本就不长,我们更应该是有限的时间里,做那些我们认为的重要的事和对的事情。
                                          
 陈行甲,男,汉族,1971年1月生,湖北兴山人,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曾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委书记。
  
 一个从兴山县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命运的垂青和自身的努力,从一个小公务员一步步走到县委书记,如果不裸辞,仕途一片大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做一个县官,是很多人一生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于他,则不以然。直面现实,与贪污腐化抗争,这是怎样的干净与担当。
  
 可能,大家对于陈行甲应该不算陌生,特别在体制内更是算得上人尽皆知的名人。他在巴东县铁腕反腐,把包括县长在内的几十名领导送进监狱,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荣获《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在仕途即将更进一步时突然裸辞投身公益事业。在各种场合、各种语境、各种人之间,陈行甲无疑都是一个极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人物。
                                          
 即使在基本给予他正面评价的人中间,其观点的反差也很巨大。抛开那些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等民间喜欢传颂的光环不说。肯定他的人,会钦佩他不畏生死、不计前途的斗争精神,不贪图金钱和功名的超脱,至情至性的品格,高度赞扬他的勇气、锐气和正气,认为体制内应该产生更多的陈行甲。而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他的一切行为都具有过于强烈的个人色彩,理想主义突出,缺乏对世界灰度的理解,只知斗争、不懂妥协,过往的成功算是偶然的侥幸,是一个难以复制的特殊个案。
  
 既各执一词、也各有道理。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大家对陈行甲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其为官处事的方式上,也就是术的层面。几乎没有人从道的层面否定陈行甲。也就是说,大家认为他不是一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不是一个沽名钓誉、道貌岸然的假道学,不是一个见风使舵、贪图权位的投机分子。
  
 真不贪、真反腐、真亲民、真辞官、真干事。
  
 不立人设,所有一切都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许多人自发自愿的关注、帮助、推崇陈行甲的根本原因。毕竟,不论我们见过多少丑恶,经历多少不公,甚至或自觉、或被迫的做过多少错事、坏事、违背初心的事,但其实内心仍然希望生活在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中,希望这个世界有更多像陈行甲一样的人。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是一个坏人也希望好人更多一点,而不是世界上充满和他一样罪恶,甚至比他更伪善狡猾的人。
  
 《人生笔记》是陈行甲在今年新出的书,没有做宣传推广,但靠大家口口相传,互相转发购买链接,目前的销量已经十分可观。
                                          
 这是一个飞速向前的时代,也是一个容易遗忘的时代。
  
 陈行甲即使在体制内产生过一些震动和影响,但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相比这个世界层出不穷的大事件,相比时间长年累月的冲刷、填埋,一个人曾经散发过的微小光芒被忽略、被遗忘简直天经地义,太正常不过。
  
 但陈行甲做到了例外,这次低调的“复出”依然热度不减,大家用真金白银支持陈行甲,充分说明大浪淘沙,真金永远不会褪色,而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和众多网友一样,我也是迫不及待、逐字逐句,流着眼泪读完整本书。当合上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人生笔记》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至纯至真的陈行甲;看到了这个名字背后更详尽动人的故事;看到了他也和芸芸众生一样,经历了不安、彷徨、犹豫、痛苦和挣扎;更看到了他如何在怀疑中坚持、在绝境中奋进、在仕途巅峰时急流勇退、在人生下半场从头再来。
                                          
 在我们童年时期,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超级英雄,在中国可能是孙悟空,在外国可能是钢铁侠。当我们慢慢长大后,在现实中许多次碰壁后,我们会慢慢遗忘、埋葬那个曾经无所不能的英雄,承认自己其实是渺小到尘埃里的凡人。我们会和现实妥协、会顺从别人、会随波逐流、会同流合污,我们将这一切称为成熟。
  
 但,人群中总有那么极少数人拒绝这种成熟。
  
 在眼见的现实中,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不合时宜、特立独行、幼稚可笑。
  
 但我相信,在更长的历史维度中,他们的人生无疑更具价值。
  
 我们足够幸运,有幸在这个时代遇见这样的人,有幸在峡江的转弯处遇见另一种人生。

3. 阅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在4月23号这一天早晨读完了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这一天正好是世界读书日,在此推荐这本书给大家看一下。
  
  
 
  
 陈行甲出生草根,在八十年代末考上了大学,进入体制内。因为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更是那个年代会英语翻译的少数知识青年,因为会英语所以被县政府从燃化局下属矿山公司的安全员和统计员最基层的岗位调到了县政府外经办,从此开始了一步步升迁的仕途生涯。后来他在职期间利用工作之余报考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被直接安排副县级职位。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后来被省委跨地区调配到巴东县做县委书记,2015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这本书前两部分写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妻子。小时候他的母亲很疼爱他,疼爱他的同时教会了他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妻子是他大学的同学,他们之间的爱情纯洁、简单和美好。
  
 中间两部分写他工作之余也没有放弃不断追求进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和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的经历。
  
  
 最后两部分一部分写自己在巴东县任县委书记期间全心全意为巴东老百姓谋福利、促发展的务实作风,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注的痛点:出行难和办事难这两件事。任职期间修路打通巴东县横向和纵向交通网络,解决了出行难的交通问题。针对办事难在全国率先推进网络下乡,通过信息化,让百姓办事不出村。更提出了限时办结、超时默认来解决基层办事员的工作效率。在从政期间自己没有收过一分钱,也没有给自己的上级领导送过一分钱。为了给巴东旅游做宣传,原本想请明星代言因为代言费用高,为节省开支自己亲自演唱歌曲录制MV,自己亲自从3000米高空跳下为跳伞项目做宣传。在巴东任职期间一手抓反腐,一手搞扶贫。亲手把87名贪腐人员送到了监狱,这里面有县长、局长和商人,彻底的肃清和整顿了巴东县的政治生态环境。他被巴东父老乡亲亲切的称为甲哥。
  
 另一部分写自己辞职做公益,并且自己写的这本人生笔记也是在做公益,这本书他自己不赚一分钱,图书销售出去盈利的钱全部用来做公益。陈行甲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好官、清官、一心为民务实做事,受人爱戴和拥护的官。为甲哥点赞,支持甲哥。

阅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

4. 书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这是一本火透的书,火到什么程度呢?大家争先传阅、排队预约,到处都能看到关于分享它的身影,我也耐不住好奇心随波逐流地加入了阅读大军。书很好读,平实的语言、讲故事般的叙述,轻易情绪就能融入其中、产生共情。
  
       这部人生笔记是陈行甲先生前半生50岁前的人生自传,大致分为以下阶段:
  
       (一)童年成长经历:母亲用女性柔但不弱的力量、善良且温暖的本性深深地影响了作者,他的人生最后走向了公益之路也是母亲赋予的初心,成功和优秀之基是起于家庭教有鱼土的。
  
       (二)爱情历程:霞是爱人也是知己,是作者花园日落后的金星,从恋爱到成立家庭,一路携手同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疾病还是挫折,能得一人心一直伴身左右,的确幸哉之至。
  
       (三)求学经历一一人生的巴颜喀拉山:“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突然蹿火,本来是一个自嘲词语,指“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感觉和作者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不谋而合,但努力的人不应该被嘲笑,在穷苦的家庭环境下,在那个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年代,他用刻苦学习提升了自己的格局和视野,尤其是工作后再去清华和国外深造,完全没有他悠闲玩乐的身影,更似一场苦行僧的修行,争分夺秒地探索新领域,永无止境地汲取新知识,厚积薄发地实现新顿悟。
  
       (四)从政经历一一在峡江的转弯处:他堪称是一个政治明星,历任镇长、县级市市长、县委书记,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还曾获得《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他用政治铁腕敲山震虎,肃清整顿了一批腐败黑暗势力,因此他的辞官从善让很多人惋惜。然而虽主政一方,但对立面背后的势力也错综盘杂,承受的压力和煎熬可想而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换一种方式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也是值得理解了。
  
       (五)公益经历一一在黄昏前起飞的猫头鹰:“因病致贫”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路上的大课题,作者以特定人群小切口入手,开展了公益慈善试点,即使像是杯水车薪,但也以民间公益组织的身份为国家试错,并结合实践经验为医保改革提供了好的政策建议,可谓意义非凡。
  
       看完了别人的前半生,受到了很多让人震撼的生命力量,看到了不同的生命展现的深度和高度,以他的原话结尾: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5.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阶段都充满不自信、惶恐和挣扎,同时也从未放弃爱和希望。无数次地在不自信中寻找爱和希望,在找到爱和希望后又会被另一个不自信包围。周而复始,循环向前。”
  
 陈行甲说这是每个人的人生缩影。我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正经历这样的周而复始,现在相比之前有点儿轻松,但依然会不自信,会恐慌,依然在努力寻找爱和希望。
  
 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卷首的献词中说的:“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
  
 只要我们不放弃爱和希望,我们就都是战士,都是英雄。
  
 陈行甲的话总能把我的内心深处的声音喊出来。可能我内心的小人还比较弱小,但看到一个强壮的勇士在呼唤她,她也开始自信地大胆喊出:我从没放弃……
  
 爱文科,爱文学的本质,就是爱“人”、爱生命。一个爱“人”的认真生活的人,终会重逢他的梦想。 
  
 这样的说辞给喜欢文学的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价值。也是一个最高的评价。理科的实用主义固然重要,但文科的关注心灵也必不可少。它们像人的两条腿,失去任何一条,都将摔倒而无法前进。
  
 作者的同学肖立给他写得序言中写到:我希望行甲的人生际遇给世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悲剧层面上的美学价值,而是更多的社会价值。我不希望行甲成为谭祠同或者海瑞,人人称赞或景仰,却无人追随。如果行甲果真成为一个无法复制、稍纵即逝的美学符号,那无疑是行甲个人的悲哀,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读到这儿,内心激荡,又无比欣慰。激荡的原因是历史上有多少这样在痛苦地挣扎中仍不忘爱和希望的人,然而,有多少像陈行甲如此幸运地找到了钻出来自由呼吸的空间。很多悲壮豪迈的诗词歌赋里,更多的是无奈,是孤独,是无力,也是倔强。无比欣慰的是因为陈行甲走了出来。这样一束光的存在,不仅仅是他个人存在的价值,也是社会获得一个新的认知的开端。他为我们注入新的血液,让我们身体内有了对抗一切的勇气。或许不是注入,而是激活。因为我认为每个人体内都潜藏着这样的根系。只要给予土壤和阳光, 它就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一个人一生存在的最高价值莫过于此了。这是我尚且局限的认知这么认为的。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6.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读到了书的第六记,一个感受:心疼。如果我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环境里,在陈行甲身边,我想我会义无反顾的竭尽所能帮助他。这跟经济利益等没关系,就是觉得这是一件正确的事儿,一件即使吃苦,也愿意为其奋斗的事儿。
  
 这样的人生看上去很苦,但看上去也很酷。
  
 这让我想起来,我跑步时,习惯竭尽所能快速跑。有人很纳闷:不比赛,又不超越,何必搞得自己那么难受。但是,我就是喜欢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就是喜欢这种让自己筋疲力竭的感觉。可是,有些事儿我想了,却并没有做到。
  
 人生短暂。
  
 我们可以畅快淋漓的随心所欲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但我可以允许自己肆无忌惮的去做正确的事儿。

7.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摘录

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感觉活得才有力量;做一个干净的人,我感觉活得很轻松;做一个有爱的人,我感觉活得很幸福;做一个心存敬畏的人,我感觉活得才踏实。
  
 行甲身上能看到难得的理想主义。一个理想主义的人,目标不会那么具体,所以不会因为具体的目标实现了而懈怠,也不会因为目标没实现而气馁。这种人还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其实只是自己的内心……”
  
 写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我们每一个凡夫俗子的人生大部分都在自发而不是自觉的状态下度过,我们是在对自己的重新审视、重新叙述当中理解自己的。很多东西,如果不写,就会慢慢忘记。某种意义上,当你忘了你经历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就像《寻梦环游记》提醒我们的,人的真正死去,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去。这句话深刻地说出了遗忘与死亡的关系。当我们不再试图去记得自己的过去的时候,我们曾经的自我也就不存在了。
  
 在这个意义上,写书不是为了让别人记得你,而是你要为自己留住自己。就是通过整理自己最自我的东西,最不被异化的东西,找到我只为我的理由。当你不再和自己对话,不再不断地理解自己,不断地和自己周旋的时候,你就变成了一个被时间流驱使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你就没有了。
  
 陈行甲儿子在书后的跋中总结到: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叫“共情”的底色。
  
 祝福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英名消逝于风雪。
  
 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后辈困顿于荆棘。
  
 英雄为我们,我们为英雄。传薪计划,用传薪者的信仰守住抱薪者留给世界的温暖。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摘录

8. 读书笔记 014 陈行甲《在峡江的转弯处》

由于新闻传播的特性,我们看到的多是一些不好的人和事,即使宣传部门主导报道的好人好事再多,也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不是有个笑话说,一个月《新闻联播》培养的好心情,可能一个小时的微博就消失殆尽了。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再者,好人好事的宣传越是高大上,越是不接地气,越是引起人们下意识的反感。
  
 但是,陈行甲先生写的这本书,我感觉到的是却是一个真实的人,纯净的人,一个阳光温暖的人,一个务实做事的人。
  
 他是一个山区出来的孩子,没有背景,靠学习考上湖北大学,毕业工作后,没有背景,凭着真才实学,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其间,考研到清华大学读硕士,然后再回去工作,一直到巴东县委书记。巴东县,就是“邓玉娇怒杀淫官”的那个地方。 在那样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下,他凭着情怀不抛弃不泄气奋勇向前,还曾因当地县长和其他领导的不配合,一度得了抑郁。他说,你们看到所有描写官场的小说都没有他经历的复杂。
  
 面对复杂的灰色的官场,他选择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选择的是扎实地做事。他惩治腐败,在官场中亲自惩办处理了87个腐败官员,有县长,有副书记,有大大小小的官员,被评为“全国优秀的县委书记”。他对当地的贫困,艾滋病人群等做出了务实地帮助和改善。
  
 就在省委准备再一次提拔他时,他急流勇退,在45岁的时候,选择了做公益事业。虽然他说原因是想主宰自己人生的下半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以他这样的性情确实不应该在官场浮沉,做官还真不适合他。
  
 他是2019年《我是演说家》的总冠军,在演说中他谈到了他做的事,从他的言行中,我没有看到官员身上的官僚油滑和世故,感受到的是纯粹,纯净,和美好。我希望我看到的是真实的,因为我相信,人世间应该,而且一定会有这样的人。
  
 我经常给学生说,也经常警醒自己,不要以为在生活中,或者在网络上,看多了一些阴暗的肮脏的虚伪的人和事,就对光明和温暖失去了憧憬。 当有光时,我们不要怀疑,去追逐光;当没有光时,我们就努力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哪怕很微弱,但是,光毕竟是光,哪怕再微不足道,也能给这个世界希望和温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