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股票的税收问题

2024-05-05

1. 限制性股票的税收问题

授予限制性股票当期,如果是增资授予,按照授予日股票市价与收取的象征性价格之间的差额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同时按照股份面值总额增加股本,并按照两者差额增加资本公积;如果是大股东转让股份授予,不作处理。由于限制性股票会在授予当期提高公司的成本费用,而按照税法原则,这部分费用不能用来抵税,在上市公司税收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前提下,对公司的所得税费用没有影响,因此当年该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净减少值应该与费用的增加值相当。持有限制性股票的员工在授予日,按照获得股票市价计量的总额与支出的象征性价格之间的差额,缴纳个人所得税。(注:美国政府要求限制性股票所有者在股票限制取消后,即使他不出售股票也要缴纳所得税。而在他出售这些股票时,只要股价继续上涨,他还要缴纳另外的所得税。另外,他持有股票时间超过一年还要缴纳资本所得税。)

限制性股票的税收问题

2. 限制性股票税收政策是什么?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原则上应在限制性股票所有权归属于被激励对象时确认其限制性股票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即: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计划时,应以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境外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进行股票登记日期的股票市价(指当日收盘价,下同)和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指当日收盘价,下同)的平均价格乘以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减去被激励对象本批次解禁股份数所对应的为获取限制性股票实际支付资金数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拓展资料:授予限制性股票当期,如果是增资授予,按照授予日股票市价与收取的象征性价格之间的差额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同时按照股份面值总额增加股本,并按照两者差额增加资本公积;如果是大股东转让股份授予,不作处理。由于限制性股票会在授予当期提高公司的成本费用,而按照税法原则,这部分费用不能用来抵税,在上市公司税收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前提下,对公司的所得税费用没有影响,因此当年该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净减少值应该与费用的增加值相当。持有限制性股票的员工在授予日,按照获得股票市价计量的总额与支出的象征性价格之间的差额,缴纳个人所得税。(注:美国政府要求限制性股票所有者在股票限制取消后,即使他不出售股票也要缴纳所得税。而在他出售这些股票时,只要股价继续上涨,他还要缴纳另外的所得税。另外,他持有股票时间超过一年还要缴纳资本所得税。)

3. 限制性股票征税的注意事项

对于限制性股票,征税时需要关注以下环节:
1、授予日。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是指公司根据其经过股东大会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在达到计划要求的授予条件时,实际授予公司员工限制性股票的日期。
2、禁售期(锁定期)。禁售期是指公司员工取得限制性股票后不得通过二级市场或其他方式进行转让的期限。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限制性股票自授予日起,禁售期不得少于1年。
3、解锁期。在禁售期结束后,进入解锁期。在解锁期内,如果公司业绩满足计划规定的条件,员工取得的限制性股票可以按计划分期解锁。解锁后,员工的股票就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出售。
对于限制性股票的征税方法,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对于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公司员工就取得了公司授予的股票,只不过这些股票是有限制的,员工不能以任何形式转让并取得所得。因此,在授予日,员工取得的限制性股票和国税函〔2006〕902号文件所说的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是不一样的,它不是有确定价值的财产。因此,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不能作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对于限制性股票,只有在解锁期内,员工符合股权激励计划的解锁条件,公司对员工符合条件的限制性股票实际解锁时,员工才实际取得了有确定价值的财产。因此,实际解锁日为限制性股票所得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员工取得的限制性股票所得,应在实际解锁日按限制性股票所对应的二级市场价格,作为员工授权日所在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并按财税〔2005〕35号文件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当初是按有偿方式授予员工限制性股票的,可以扣除员工购入限制性股票时实际支付的价款。
3、应纳税额的计算。限制性股票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和股票期权所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是一致的。需要关注的是限制性股票计算中的"规定月份数","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限制性股票"规定月份数"的计算,应按如下方式确定起止日期:起始日期应为限制性股票计划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的日期,截止日期应为员工对应的限制性股票实际解禁日。考虑到我国当前目前的《上市公司股票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限制性股票从授予日到禁售期结束不得少于1年。因此,在计算限制性股票所得时,"规定月份数"一般就是12个月。

限制性股票征税的注意事项

4. 限制性股票解禁时缴纳个税,为什么要以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461号,下称461号文件),对股权激励所得项目和计税方法、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股权激励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其中首次明确了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计征方法,尤其引人瞩目。
1、限制性股票
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激励计划约定的条件,授予公司员工一定数量本公司的股票。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6]902号)等文件已规定,对个人取得的限制性股票所得应按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但由于具体计征方法迟迟未予明确,实际执行中出现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难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不明确等问题,461号文件对此予以了明确。
2、限制性股票解禁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61号文件规定,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每一批次限制性股票解禁的日期。
限制性股票纳税义务时间不同于股票增值权和股票期权。对于限制性股票,公司员工虽然在授予日就取得了公司授予的股票,但只能享受这些股票对应的投票权和收益分配权,由于存在限制条件,还不能以任何形式转让取得所得,员工实际并没有取得有确定价值的财产。同时,限制性股票还存在惩罚性条款规定,在解禁期内,如果不符合解禁条件,员工取得的限制性股票还要被公司回购或注销。因此,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不能作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只有在解禁期内,员工符合股权激励计划的解禁条件,公司对员工符合条件的限制性股票实际解禁时,员工才实际取得了有确定价值的财产,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出售取得所得,员工此时才负有纳税义务。此外,由于企业授予员工的限制性股票通常不是一次解禁的,需要按时间和条件分批解禁,因此,纳税义务以每解禁批次为单位。
由于限制性股票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股票解禁日,获得限制性股票的公司高管,无论在股票解禁日是否出售股票,均负有纳税义务。因此,一些获得限制性股票的公司高管在股票解禁后,为了缴纳个税,无论当时股票价格如何,纷纷出售股票也就不难理解了。
应纳税所得额依据股票登记日和解禁日的市价确定
461号文件规定,原则上应在限制性股票所有权归属于被激励对象时确认其限制性股票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即上市公司应以被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境外为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进行股票登记日期的股票市价和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的平均价格,乘以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减去被激励对象本批次解禁股份数所对应的为获取限制性股票实际支付资金数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具体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股票登记日股票市价+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2×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被激励对象获取的限制性股票总份数)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在限制性股票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股票登记日市价和解禁日的市价非常关键。
在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后,具体计算应纳税额时,限制性股票所得可按员工取得限制性股票在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最长为12个月)进行分解,确定适用的税率。经过分解,限制性股票所得缴纳的个税会大大降低。

5. 限制性股票解禁时要交多少税?

二级市场抛售只要交交易税 ,其他不用。对于身经百战的老股民来说,熟识“股票解禁”这一股市术语。但是对于不久前才入市的投资者而言,还是很陌生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股票解禁”吧,相信不太明白的投资者朋友,耐心读过之后会有收益的!开始之前送上一份机构精选的牛股清单:【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一、股票解禁是什么意思?“股票解禁”有它的字面含义,意思是在一定期限内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持有的股票本来是不能卖出的,可是在一定的期限后过后就可以出手了,“股票解禁”就是这个定义。解禁股票还分为“大小非”和“限售股”两种。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大小非是由于股改而产生的,限售股指的是公司增发的股份。(一)股票解禁要多久?一般的,在上市一到两年后,绝大多数股票的解禁期都随之而来了。新股限售解禁一般分三次:1、上市三个月后:新股网下申购的部分解禁2、上市一年后:股票原始股的中小股东解禁3、上市三年后:是股票大股东解禁(二)怎么看解禁日在公司官网公告中可以知道股票解禁日,但大部分的投资商都不会选择仅跟踪一家公司,把官网一个接一个点开再下载公告很麻烦,因此比较建议你通过这个股市播报来查看,添加自选股票,帮你智能筛选真正值得关注的信息,了解解禁日的同时也能详细了解解禁批次、时间线:【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三)解禁当日可以马上买卖吗?解禁后并不表示解禁部分的股票当日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还要进行一段时间考察,个股的差异而决定了具体时间的不同。二、股票解禁前后的股价变化即使解禁与股价表现,两者并没有线性相关关系,但就股票解禁前后股价下跌的原因来说,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是可以的:1、股东获利了结:通常来讲,限售解禁其实就是更多的流通股进入市场,假设限售股东的利润十分丰厚,那么获利的动力也会变得更大,无形中会增加二级市场的抛盘,对公司的股价构成利空。2、散户提前出逃:出于对股东可能会抛售股票的担心,很有可能会有中小投资者在解禁到来之前出逃,这样的话股价就会提前下跌,3、解禁股占比大:此外,解禁市值越大、解禁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越大,从而导致股价的利空也越大,三、股票解禁是好还是坏?可以买吗?股票解禁的实质就是增加了二级市场中股票交易的供给量,得视情况而分析。例如说,解禁股的大多是小股东,在解禁之后,他们手中的股票也许会被抛出,以至于股价下降;反之,如果持有解禁股的大多为机构或者国有股东,他们为了使较高持股比例得以维持,不会把手中股票随便抛出,对稳定股价有一定的帮助。综上所述,股票解禁于股价归根结底是利好还是利空,我们不可以随意判断,因为多方面的因素都会更改它的走势方向,我们必须通过对许多技术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假如是真的不可以判断的话,这个诊断股票平台可以直接进入,输入股票名称或代码获取测评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限制性股票解禁时要交多少税?

6. 股权激励 限制性股票税收怎么算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规定,无论是股票期权所得,还是股票增值权所得以及限制性股票所得,均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摘要】
股权激励 限制性股票税收怎么算【提问】
您好,我是百度平台的合作律师,很高兴为您服务【回答】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规定,无论是股票期权所得,还是股票增值权所得以及限制性股票所得,均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回答】
你好,港股上市,比如公司给我10000股,交税比例有多大呢,怎么交税的?【提问】
按你的股权分红计算【回答】
给我10000股,交易时我看到只有8000股释放给我了,那这8000股我卖了还需要再交税吗?【提问】
需要的,按个人所得税计算【回答】
那为什么要扣掉我2000股啊?扣掉的算做什么呢?另外,8000股就按照国内的税费比例来交吗,是按照平均到当年的12个月来算吗?【提问】
是不是股权被稀释了【回答】
我不知道啊,所以才怎么【提问】
这种原因比较多,你可以问问对方是什么原因,按正常只要交税费就行【回答】

7. 股权激励 限制性股票税收怎么算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摘要】
股权激励 限制性股票税收怎么算【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和财税【2009】5号文件等规定,个人因任职、受雇从上市公司取得的限制性股票所得,由上市公司或其境内机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和股票期权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依法扣缴其个人所得税。【回答】
比如买入时76一股,卖出200一股,共400股,交税多少【提问】
正在核算【回答】

股权激励 限制性股票税收怎么算

8. 限制性股票缴税比例

法律分析:1、个人在纳税年度内第一次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的,上市公司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扣缴其个人所得税。
公式为:应纳税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规定月份数。
上款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上款公式中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份数后的商数,对照国税发〔1994〕89号所附税率表确定。
2、个人在纳税年度内两次以上(含两次)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所得,包括两次以上(含两次)取得同一种股权激励形式所得或者同时兼有不同股权激励形式所得的,上市公司应将其纳税年度内各次股权激励所得合并,按照国税函〔2006〕902号第七条、第八条所列公式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